【食得安心】1家9口黃曲霉素中毒7死 黃曲霉素可令人肝臟急性中毒【附感染途徑】

食用安全

發布時間: 2020/10/11 17:52

分享:

分享:

黃曲霉素不但是人類致癌物之一,其毒性更是砒霜的68倍。

內地有一家九口早前進食了已雪藏達一年的食材後出現集體食物中毒,不幸導致7死2命危。後證實有關食材的黃曲霉素含量嚴重超標,事件令外界關注起黃曲霉素對人體的影響。事實上黃曲霉素不但是人類致癌物之一,其毒性更是砒霜的68倍,1毫克已經可以致癌。

黃曲霉素可致癌

據本港食安中心資料顯示,黃曲霉素是泛指一些由真菌產生的毒素,它廣泛存在於農作物及食物中,黃曲霉素可引致動物及人類產生急性及慢性中毒,其影響包括急性肝臟受損、肝硬化及腫瘤。

目前,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把所有天然存在的黃曲霉毒素列為令人類患癌的物質,而黃曲霉毒素M1則被列為或可能令人類患癌的物質。有些研究人員認為,黃曲霉毒素對帶有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的人致癌作用比較明顯。乙型肝炎是本港的常見病,約有8至10%的成人是這種病毒的攜帶者。

另外,黃曲霉素還會誘發肝細胞產生突變,在黃曲霉毒素B1、G1、G2和B2中,以黃曲霉毒素B1的誘發作用最強。一些動物實驗結果顯示,黃曲霉毒素很可能影響免疫系統和令發育遲緩,至今仍不時聽聞發展中國家發生黃曲霉毒素急性中毒事件。

1毫克黃曲霉素已可致癌

據亞洲癌症研究基金會有限公司指,黃曲霉素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當中1毫克的份量已可致癌,20毫克份量更可致命。當中,黃曲霉素比較容易在以下地方出現:

1. 沒洗乾淨的砧板、筷子

如果砧板、筷子沒有及時清洗乾淨,上面殘留的食物殘渣和水分就會成為微生物良好的培養基。如果砧板、筷子(特別是木製的)已經出現了明顯的霉斑,最好換新的。

2. 發苦的堅果

如果吃到苦味的瓜子等堅果,這時候一定要趕緊吐掉,並且漱口,因為這種苦味正是黃曲霉素的化身,就算少量攝入也容易增加肝癌風險。

3. 劣質芝麻醬、花生醬

有些人吃麵條的時候,喜歡加上一勺芝麻醬或花生醬。但是有些商家為了降低成本,用糠芝麻、癟花生、變質的芝麻/花生等製作醬料,其中變質的芝麻/花生中可能含有黃曲霉毒素,而經過加工之後,它們會更難被識別。

4. 牛奶

牛奶是人類食物鏈中主要的黃曲霉毒素來源之一。當乳牛吃了受黃曲霉毒素B1和B2污染的飼料後,毒素會分別轉化為毒性較小的黃曲霉毒素M1和M2,主要存在於乳汁中,部分積存在肝臟和腎臟中。雖然黃曲霉毒素M1和B1可以同時在牛奶中存在,但前者的含量是後者的10倍。考慮到食用量及易受影響的人口等因素,從公眾健康的角度來說,經牛奶攝入黃曲霉毒素M1一向比攝入其他黃曲霉毒素更受關注。

同場加映,19款不含黃曲霉素豉油:

點擊圖片放大
+2

減少攝取黃曲霉素建議

本港食安中心建議消費者應採取下列措施,以減少攝取黃曲霉毒素的風險。

在購買時

  • 向衞生可靠和信譽良好的零售商購買食物。
  • 留意食物是否存放在陰涼的環境內。
  • 如發現食品包裝不清潔、已打開或破損,便不要購買該食品。

貯存方面

  • 保持乾爽、和清涼的環境(溫度最好在攝氏20度以下,相對濕度在80%以下)。
  • 避免陽光直接照射。
  • 留意食品的保質期。
  • 避免囤積過量食品。

食用方面

  • 在指定「此日期前最佳」的時間內進食有關食品。
  • 食物如看似霉壞、潮濕、皺皮或變色,便應棄掉。

TOPfit 推出食物資料庫,搜羅本地多間餐廳及逾千款食物營養標籤,令您食得有營又健康,立即查看:bit.ly/2UJP4dx

訂閱Telegram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bit.ly/3bebLM2

責任編輯:羅嘉欣